前几天和邻居张姐聊天,她直拍大腿说:“当初要是听劝不买15楼,现在哪用天天等电梯到心慌?”这话让我想起身边好几个朋友,当初选高层时图视野、图采光,住久了却直后悔。
刚搬进去那会儿,高层确实香。
打开窗户穿堂风呼呼的,夏天开扇电扇就能过;大白天屋里亮堂堂的,连台灯都省了;站在阳台往远处看,城市轮廓尽收眼底,确实有“云端生活”的错觉。可日子一长,这些“优势”慢慢就被生活的琐碎冲淡了。
最熬人的是电梯。
早高峰等电梯像抢公交,按了按钮得盯着楼层数“龟速”往下跳,有时候等得急了,宁可爬楼梯——15楼爬下来腿肚子直抖。
更糟心的是电梯故障,上次张姐家电梯检修,她抱着生病的孩子从15楼一步步挪下去,到楼下时汗把衬衫都浸透了。
水压低也是个大问题。
洗澡时水流细得像流泪,洗个头得反复冲半天;厨房洗碗,接满一盆水得等半分钟,急得人直跺脚。
后来装了增压泵,噪音又大得像拖拉机,晚上睡觉都不得安生。
还有那看不见的“隐形成本”。
公摊面积大,同样100平的房子,高层得房率比小高层少10平,相当于白送了个小厨房;维修基金年年涨,电梯换零件、外墙补漏、管道疏通,哪项都得平摊,钱花了不少,问题却总像打地鼠——这儿修好了,那儿又冒出来。
最让人心里发毛的是安全。
前两年小区消防演练,云梯车最高只能到17层,张姐家15楼勉强够着,可要是真遇上火灾,烟往上窜得比人跑还快,楼梯间乌泱泱全是逃生的人,想想都后怕。
台风天更甭提,整栋楼晃得窗户直响,孩子缩在怀里直问“妈妈,房子是不是要倒了”,听着直揪心。
现在再看那些住小高层的朋友,7层到18层,电梯压力小,等个三五分钟准能上;公摊少,同样面积能多出个书房;万一有个急事,跑楼梯也不费劲。
前阵子去串门,人家在阳台种了几盆花,风不噪、灰不多,日子过得踏实又自在。
买房哪是看广告里的“云端风景”?
是过实实在在的日子。
视野再开阔,架不住天天等电梯的焦躁;采光再好,抵不过水压低的糟心。
要是再选一次,我宁可接地气点——住得踏实,才是真的好。
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